端午節2025 習俗有哪些?認識 10 種傳統習慣與背後意義
端午節是華人世界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除了吃粽子,你知道還有哪些習俗嗎?其實每個習俗背後都有文化意義與生活智慧,這篇帶你一次認識端午節常見的 10 種傳統活動。
1. 吃粽子
最具代表性的端午習俗,粽子源自紀念屈原投江後百姓投入江中的糯米。現在不僅有鹹粽、甜粽,也成了節日送禮的首選。
2. 賽龍舟
划龍舟起源於楚國人民為了拯救屈原的遺體,現今已發展成為各地舉辦的體育賽事,象徵團結與競技精神。
3. 掛艾草與菖蒲
端午節前後天氣濕熱,古人認為艾草與菖蒲可驅毒避邪,因此會在門口懸掛,還有清香避蚊的效果。
4. 立蛋
相傳端午節正午時立蛋可帶來好運與平衡氣場,小朋友會開心地參加立蛋比賽,也成了學校常見活動。
5. 佩戴香包
香包內含中藥材如艾草、雄黃,具有避邪與驅蟲作用。傳統上大人會幫孩子掛上五色線或繡有圖騰的香包。
6. 喝雄黃酒
古人相信雄黃酒能殺菌避邪,端午當天大人會在額頭點上一點雄黃水,也會塗抹在小孩或寵物身上避災。
7. 插五毒圖
端午是「毒月」,長輩會在牆上貼上蝎子、蛇、蜈蚣、蟾蜍、蜘蛛等五毒圖,象徵「以毒攻毒」,防止邪氣入侵。
8. 藏紅蛋、送蛋給老師
有些地方端午節會煮紅蛋送給學校老師或家中小孩,象徵祝福、平安與成長。
9. 端午節拜拜
不少家庭會準備三牲、水果、粽子等供品,在端午當天拜祖先與地基主,祈求平安與除厄。
10. 穿五色繩
五色繩通常繫在手腕或腳踝上,由紅、黃、藍、綠、白五種顏色組成,象徵五行平衡、驅邪保平安。
結語
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子而已,從掛艾草到佩香包,每個習俗都蘊含先人的智慧與文化精神。2025 年的端午節,不妨親手體驗這些傳統活動,讓我們在現代生活中,也能與傳統節慶好好連結。